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邹骥:多地用电破纪录 能源求变,风光装机崛起进行时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23-07-27 18:43:35

  “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

  入夏以来,全国多地高温天气持续,带动用电负荷激增。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梳理看到,近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南方五省区用电负荷已创历史新高。


(资料图)

  高温天气,正在给我国的电力系统带来不小的挑战。从我国目前的发电结构来看,对于火电的依赖依然较为严重,2019年火电占比高达72.3%。战高温保供电,一场能源转型战役已然打响。

  “能源转型就是要逐步地增加非化石能源,这个要靠不断地增加太阳能、风能、水电、核能、生物智能等能源,特别是要在风电、光伏上面取得突出进展。”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对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一次能源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比重明显上升,石油占比基本稳定。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25%,煤炭占比应再降约10个百分点。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受访者供图

  重塑能源格局:一次电力消费攀升

  今年夏天,用电攀升已在多地上演,其中,浙江电网用电负荷7月3日突破1亿千瓦,较去年提早8天,破亿93分钟后,又上升至1.0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这也是浙江电网历史上迎峰度夏最早进入负荷破亿阶段。

  同处于长三角的江苏电网,今年用电负荷于5月29日突破1亿千瓦,历史上首次在5月份负荷破亿。

  煤炭是一次能源,主要转化成电。煤炭的安全保供支撑了用电上的安全保障。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第二产业用电量570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用电量148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

  此前,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平稳过渡保障安全。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源头,工业是重点,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关键。

  李毅中称,减碳减排要逐渐减少化石能源的用量,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我国2021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6.9%,到2025年达到20%,2030年达到25%,预计到2060年将达到80%。目前我国水电、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经是全球第一,核电第三。今后仍然要积极有序地分门别类发展,逐步建立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能源消费中化石(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占比从2012年的90.3%,一路下降到2022年的82.5%。同时,一次电力(指核电、水电、风电以及太阳能发电所发出的电力)等能源消费占比逐步提升,从2012年的9.7%上升到2022年的17.5%。

  如今,我国水、核、风、光等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逐渐形成。火力发电占比从2012年的78.72%下降到2022年的66.5%,火电装机容量占比从2012年的71.48%下降到2022年的52.07%。

  “过去的这一年,我国整个能源战线的产业总体上完成了满足能源需求上升的任务,尤其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电动车领域以及动力电池领域,我们的生产能力和技术都走到了世界前列,国内的产能也是井喷式地上升。”邹骥说。

  邹骥介绍,俄乌冲突以及复杂的能源地缘政治形势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做到了油气的平稳保供实属不易。“我们油气依靠进口的占比较大,油差不多70%靠进口,气是40%靠进口。另外,煤炭当下是我们的主要能源,去年也做到了安全保供。特别是在2021年度煤炭市场出现了阻滞的挑战之下,我们能总体平稳地度过这一年,支撑好国民经济的基本发展来之不易。”

  风光装机崛起,发电量首破1万亿千瓦时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这是连续第三年提到对绿色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在二十大报告中,“推动绿色发展”也单独成篇。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我国连续三年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亿千瓦,去年达到了1.2亿千瓦。风电、光伏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接近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呈现发展速度快、运行质量好、利用水平高、产业竞争力强的良好态势。

  邹骥表示,我国在风电、光伏上取得的进展为能源转型,以及加速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国家能源局4月印发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2023年风光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5.3%,风光装机增加1.6亿千瓦左右。据最新统计,今年1-6月新增风光装机已经达到1.0141亿千瓦,风光发电总量达到7,291亿千瓦时,到年底可望超额完成今年原定的新增风光装机目标。

  “没有去年风光装机1.2亿千瓦的基础,很难一下跳到1.6亿千瓦,而且现在说的1.6亿千瓦大概率我们还要突破。”邹骥说。

  邹骥表示,风光装机崛起背后要看到整个产业链的繁茂,风能、光伏发展势必带动装备制造、晶硅、太阳能组件等产能提升。如今,相关产业链上的中国企业也迎来了高光时刻,“全球风光发电设备制造的前20家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国企业,这是中国企业经过近20年历练的结果,风光装机奠定的良好基础让整个可再生能源产业链都处于一个腾飞的阶段。”

  谈到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未来,邹骥充满信心。“在未来5-10年,我们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就是超额完成原来既定的2030年目标,而且要大大地超额,甚至于要加倍完成。”能源结构的转变也会有实质性进展。

  “过去,很难想象中国会从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转变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国家,基于过往10年发展经验,这在未来会实现。当前,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还在50%以上,但这个占比在稳步地下降。我国的电已经有超过30%依靠非化石能源,下一步非化石能源比重还会稳步上升。我们有理由相信,再奋斗个20至30年完全可以把以煤为主变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

  在风光电发展过程中还有瓶颈。邹骥指出,面对风光能源间歇性、不稳定的特性,还需要发展储能以及电网的互联互通和智慧调度,系统性地解决问题。“先立后破”,立的就是可再生能源、立电网、立储能,然后再有效地经营现有以煤炭为主的存量装机的发电能力,逐渐用非化石能源增量替代化石能源存量,循序渐进地实现能源转型。

  全球碳减排,数字技术有望赋能

  邹骥表示,在终端用能电气化方面,异军突起的就是电动汽车,我国汽车行业实现了弯道超车。

  去年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同比增长67.13%,相当于多年的总和。今年的步伐会更快,整体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1000万辆。按照现在增长的势头,保有量在不远的未来可以突破亿辆,这些都超出以往想象。

  “一旦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电动车的功能就不仅仅是车了,它会变成一个移动储能装置来贡献我们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帮助电网稳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邹骥说。

  简单来说,电动汽车在未来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还是电网的一个移动储能工具,它解决了能源的消纳问题。在未来,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充电、放电、储能、风电等融为一体化,形成在大电网支撑下的小型交直流用电系统。电动汽车达到一定数量,可以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就地消纳、就地存储、就地平衡,随光而充、随风而充,实现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实现主动式配电网的高效互动,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载体。

  当前,节能和提高能效是降低碳排放的关键支撑,也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降碳手段。

  邹骥指出,在新时代提高能效的重要抓手就是要结合数字化,尤其是云计算、5G、AI、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领域。比如,对一些重点的高载能行业,数字化可以提高自动控制水平。一方面,数字化帮助这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节能减排;另一方面,需要提高能效的企业也帮助这些数字化的公司,为其提供应用场景,反向激活了技术,让数字化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推进协会发布的《SMARTer2030》报告显示,未来十年内数字技术有望通过赋能其他行业贡献全球碳排放减少量的20%。以智慧能源基础设施为例,在发电环节,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可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在预测未来天气情况的基础上,灵活调配传统发电容量,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而在用户侧,其能够助力用户精细化管理自身能源消耗,精准快速定位高能耗、高碳排放用电环节,智能分析用户用电行为,从而帮助用户优化电力调度和匹配方案,达到提升用电效率,降低碳排放的目的。(新京报 作者:陶野)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