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即便没看过、想必都听过一部传说中的电视剧——《Wave Makers 》。
她姐也慕名追完了全剧,边看边在心里惊呼:原来台剧已经好到这样的地步了吗?
【资料图】
不是说大陆近期电视剧拍得不好的意思,只是单纯感叹原来中文也能拍出议题如此复杂深邃的作品。
上一次发出类似的感叹还是 2019 年公视出品的《我们与恶的距离》。这次《Wave Makers》的主演是谢盈萱,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俗女。
之前她凭借另一部片拿到金钟奖最佳女主角,上台领奖时她乌龙了,竟感谢完一遍《俗女养成记》,发现搞错之后一句 fck 脱口而出,成就了颁奖礼上最俗女又最华彩的瞬间。
谢盈萱金钟奖大乌龙谢盈萱才是真正的剧抛脸,这回她饰演的角色让全年龄段所有女孩为之倾倒:姐姐我可以!
更妙的是她没有取巧地去演一个大总攻、霸道女总裁,而是一个躲在政治人物光环背后的小小的幕僚——
她诠释了一个在花花肠子最多的政治剧场生态里艰难地坚持了底线、守住了理想主义的小人物。
拿的不是大女主剧本,却完成了本年度最女性主义的时刻。就像很多网友感叹的,天呐,这是母语,却又是终生都找不到的那块拼图。
职场性骚扰
现实刺破荧幕
《Wave Makers》其实是部职场剧,只不过设定的职场环境是在选举期间的幕僚部门。
有趣的是这部剧完全摒弃了 " 宏大史诗 " 的拍法,那种我们熟悉并疲惫了的围绕着帝王将相、权属谋略、格局打开的阳性视角。
这部剧没有这么做,反而它花很多时间和空间去关照微观的 " 不值一提的小事 "。
举一个例子,这部剧在选举这么重大危急的事件面前,选择花很多笔墨展现一起小小的职场性骚扰。
恰好赶上文艺圈 metoo 丑闻,图书出版人范新、编剧史航、网红写手宗城、先锋书店陈磊 …… 纷纷爆出性骚扰、性侵事件。
史航性骚扰有网友说,这是现实刺破荧幕的时刻。
现实中,史航几十年来咸猪手伸向几十个受害者,一直被保护得很好;即便一朝被爆出,依然有利益相关的同僚相互背书。
我们只能从事件外观的缝隙里窥到这个系统的千疮百孔。
而剧直接呈现了出来。
当张雅静(王净饰演)作为职场新人被另一个部门的老油条揩油后,她一个摔跤动作把对方翻倒在地。
本来是绝佳的正当防卫和合理反击,她却因此在工作中处处被穿小鞋,因为 " 不给前辈面子 "。谢盈萱饰演的女上司翁文方听到雅静被性骚扰之后,她选择相信而不是立马质疑真实性,并关心她的情绪状态:" 你现在还好吗?"
并从另一个女同事口中确证猪哥不是第一次了,性骚扰一般都是惯犯,只有零次和无数次。而且他不断尝到甜头,之前有个女孩因此离职。
女上司文方鼓励被性骚扰的女孩上报,她表示自己一定不会嫌麻烦从中阻拦,而是会帮助她找证据。反而受害者并不想把事情闹大。因为她太明白默认的职场环境了,如果上报性骚扰,她不仅要一次又一次重复讲述性骚扰经历,花时间找证据,而且还会被同事认为是心机婊、有所图。
"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知有多少职场性骚扰淹没在受害者的委曲求全和忍气吞声里。这是非常精准的受害者心理展现。
更典的是,骚扰犯以及与骚扰犯站在同一阵营的兄弟会男人们的表现。
性骚扰惯犯这边说 " 自己只是表达关心 "" 她想太多 "。
男上司则 " 现在用人紧张 "" 不要小题大做 ",主张各种老男人社交那一套,买些礼物赔礼道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直到看到文方、雅静、包括正在参选的女性候选人林月真 ... 所有的女性都一脸认真、严肃对待的表情,男人们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剧里非常精准的一点是,男上司对骚扰犯私下沟通时,他说: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有需求找小姐,比在工作环境下手方便。
俨然他们并没有太多女性意识,但依然被社会观念水位推着不得不适应新世界。而这边,因为相信另一个女性的经历,女人们组成了互相帮助的联盟,girls help girls 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本能的选择。
最动人的一句话,当文方在职场上有太多愤懑郁结于胸,她打电话央求性骚扰的受害者雅静:
" 我们不要就这么算了好不好!很多事情不能就这么算了,如果这样的话,人会慢慢死掉,会死掉。"
这便是《Wave Makers》最迷人之处,政治剧很容易迷恋那种充满了权谋叙事的大局观,然而这里讲述的不是隐忍、情商、智慧、卧薪尝胆。而是 " 这件小事很重要 "" 敏感一点也无妨 "" 你很重要我在乎你 ",是人在面临艰难抉择之时能够在最微观的地方选择朋友、公平、正义与爱,选择做正确的事,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
微观政治不就是在身边拒绝性骚扰、拒绝造黄谣、拒绝裸照威胁、拒绝职场霸凌吗。
有人说——人与人的关系是最小单位的民主实践。
是的,做正确的事不是待到生死存亡国家危难之时,而是恰恰在细微的选择里,这便是区别于为大人物树碑立传的阴性的书写,每个水滴的故事," 这一条小鱼在乎 "。
就像剧名所言,惊天骇浪也许不来自于平地惊雷,而是每一个小的浪花,小的涟漪。
当然这部剧还有一条裸照威胁与政治博弈相纠葛的主线线索,同样非常精彩,振奋人心,原来世界可以像这样,原来个人真的可以对抗腐朽的父权系统,虽然只是撼动了一点点。最后事情依然留有遗憾,候选人林月真对受害者饱含愧疚地写道:" 请等待这个社会追上你们的那一天。"
这也是无数个对现状怀有不满、却依然为之奋斗的所有女孩们共勉的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台剧也不是
感觉我还处在某种错位之中,台剧应该是活在过去的经典里才对,那是《流星花园》开创的台偶时代。
《流星花园》《王子变青蛙》《恶作剧之吻》《命中注定我爱你》... 千禧年的台偶浪漫剧来势迅猛就像龙卷风,席卷了大陆乃至整个东南亚。
霸总鼻祖《命中注定我爱你》大热十余年,人们对台偶的套路烂熟于心,大概是 2011 年的《我可能不会爱你》成为台湾偶像时代最后的荣光。
《我可能不会爱你》对大陆观众来说,那个台湾腔的 " 小清新 " 过去了,大陆剧自制门户,《甄嬛传》打出一片天。
更大场面、制作精良、气势恢宏的大陆历史剧占领了市场,《甄嬛传》《雍正王朝》《大宅门》《乔家大院》... 在内地和台湾等地掀起狂潮。
台湾掀起古装剧热那时的台剧萎靡萧条,成为土味的代名词,有的甚至沦为黑历史在 B 站鬼畜区不断被鞭尸。
而台湾演员也纷纷流失,去大陆揾食,毕竟片酬不是一个量级。祖上阔过,然而接下来何去何从。
正所谓不破不立。
在台剧最青黄不接的时刻,知名制作人王小棣、大导演蔡明亮、瞿友宁、编剧徐誉庭、张可欣 ... 一批影视精英决定救市。
他们成立了 " 植剧场 ",口号是 " 台湾电视戏剧一场温柔的革命 "。
并邀请蓝正龙、杨丞琳、吴慷仁等一批知名演员,以老带新,带领 24 名新人(许光汉和颜毓麟就是最大受益人之一),而且大力扶持年轻导演、编剧。做小而美的台剧,预算不多则避开宏大场面和厚重古装,但剧本要仔细,类型化的同时注目当下,聚焦当代议题。
这对人才断档的台湾影视圈犹如久旱逢甘霖,至少解决了台偶陈腐和人才流失两大核心问题。
植剧场核心演员总监制王小棣表示:" 植剧场就是希望大家一起成长,有一些争执,来一点刺激,让我们呼吸新鲜空气。"
奖项的回馈是迅速的,52 届金钟奖上植剧场揽获了 24 项大奖提名,创下同一制作单元史上入围数最高记录。
第一批八部类型剧当然口碑上的成效稍微滞后一些,小火慢炖,酒香终会溢出深巷。
由杨丞琳主演的《荼蘼》打响植剧场第一篇,据说杨丞琳为了出演这部剧推掉了 2400 万高薪邀约,因为想做更有价值的东西。
《荼蘼》用平行时空的方式描绘台北女孩的两种人生选择,是勇闯北上打拼事业,还是留守家乡守住爱情,出走的娜拉还是顾家的好女人?这是个问题。
这部剧狂揽金钟奖史上最多奖项,豆瓣评分 8.6,植剧场看到了台剧的曙光。
改编自白先勇小说的《一把青》聚焦抗战末年的空军飞行员,但该剧的目光没有看向战火纷飞的家国情怀,而是看向了飞行员的妻子们,这是从未有过的。
几位女性的人生命运与大时代交织,时代再大过的都是小日子,男人流血牺牲的背后是女人托起了家庭和生活之重。
里面有段话发人深省:" 男人们的战争结束了,女人的才开始。男人的战争打起来都很壮烈,课本里很爱写,你背都背不完。女人的是另一种,女人的战争细水长流,一辈子都打不完,只是最后不知道该说谁赢了。"
《一把青》后来口碑封神,被誉为当年最被低估的遗珠,也让之前永远拿男二角色的吴慷仁一鸣惊人,晋升一线。
《一把青》台剧就是这样两手抓,一边做类型化巩固受众,一边探索复杂议题,聊难聊的问题。
譬如《麻醉风暴》便是高度类型化的医疗剧,从一场医闹开启,掀开黑幕以及黑幕背后更大的不公。
但是惩治坏人事情就解决了吗,后来发现救死扶伤是简单的,打击犯罪是容易的,真正艰难的是应对不合理中透着合理性的系统之外还能坚持做正确的事。
《麻醉风暴》医院有层级制度和评鉴体系、医保有分配限额,正义不是一腔热血,还要尊重规则,遵循制度的游戏,这是一场理想主义之天真和官僚层级之复杂的博弈。
不是口号,而是进入具体的生活,面对不堪的现实,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到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观众突然发现台剧已经在做黑镜这样的深度剧了,探讨东亚亲子关系绕不过做题家思维的扭曲。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终于一次又一次的蓄势之下,《我们与恶的距离》爆发了。
它啃了一个硬骨头,从一场无差别杀人案开始,探讨媒体乱象、司法公正、少数群体污名化、原生家庭创伤等击穿现实的问题,对每个人发出追问。
《我们与恶的距离》有评论者描述今天的台剧是 " 向死而生 "。
是的,走到现在,台剧能做的自由度、题材深度广度都令无数创作者叹服。
像《俗女养成记》可以把一个四十岁未婚未育也不漂亮也不成功的女性当做主角,偏偏这个女人的命运就能牵动了无数人的心:普通又怎样,还是可以理直气壮往前走。
《俗女养成记》《我们不能是朋友》直接戏谑霸总偶像剧的外壳,其实在讲出轨和复杂的成人世界。
《我们不能是朋友》《她和她的她》仿佛平行宇宙 happy ending 版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做工的人》甚至把目光聚焦到建筑工地,讲农民工的故事当然容易出好作品,关键是做出来之后有人看。包括最近大热的奇幻剧《不良执念清除师》。
当代聊斋的高概念大饼谁都会画,但这部可以在恐怖设定下一集八百个笑点,用轻盈的笔法说生死悼亡这样的严肃事情。
厚积薄发,果是如此。即便从演员的选择也可窥到别有洞天。
台偶时代的吴慷仁总是充当热门剧的候补,要么就去演八点档,而台剧文艺复兴的东风起,原来他的能量、魅力、展现的人性幽微这么闪闪发光。
吴慷仁的微博
林心如若是留在大陆便会面临同年龄中女一样的困境——无戏可拍,只能接豆瓣 4 到 5 分无人问津的网大电影。
她逆势行走把重心迁回台湾,凭《华灯初上》获得金钟奖,又自己当制作人,《16 个夏天》拿下戏剧节目奖、导演奖和女配奖,身份也从表演者转变为创作者。
林心如《模仿犯》事业绽放第二春,这样的女演员还有贾静雯、谢盈萱、杨丞琳、杨谨华 …… 以及更多。
贾静雯《我们与恶的距离》同样是小鲜肉,从植剧场走出来的许光汉,业务能力吊打内娱一众男顶流。
许光汉《鬼家人》看见女性,看见弱者
真正往前看
并不是说内地国产剧不好的意思,这些年我们的创作者不断证明大陆剧还是不乏好作品的,《人民的名义》《大江大河》《隐秘的角落》《山海情》《狂飙》《漫长的季节》……
它们都是制作精良、品质无可指摘的优秀电视剧。
但显然类型是不够丰富的,我们似乎更加擅长的是精致地讲述一个过去时代的故事,铺陈一种失落美学。
《漫长的季节》就是一个典型,那过去东北老工业基地上工人们构筑的幸福生活宛如金色的幻梦,永远留在回忆里。
《漫长的季节》但这并没有真正照进现实,也无法展望未来。
而且它们大多是男人戏,要么热血年代书生意气,要么犯罪题材英雄枭雄,总之是大历史、大场面、大时代的大故事,女人基本是其中的装点。
内地影视作品里扛把子的还是男性中生代演员们,张译每年接的戏可绕地球两圈。也有几个新人演员冒出头,但与无数个脚腕子演员一直沉淀不被看见相比,还是太少了太难了。
还有扎堆浪姐等各大综艺的宝藏中女演员们,她们接戏困境也侧面印证了讲她们的故事太少了。
图源:新浪微博并不是男人戏不好,而是离百花齐放的市场存在一定的距离。
相比之下,植剧场最大的成功就是创造了一个均衡的影视创作生态。
奇幻、犯罪、家庭、都市都不放过;女性议题、社会议题、法治、医疗、战争、民生、东亚家庭 …… 讨论的边界、深度和细腻程度都在摸索着越来越宽广。
这样的丰富程度,不往大词上说,至少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戏可演,都能有空间去展现人性的复杂。
你看许玮甯的混血面孔在大片里当花瓶使,回到小荧幕原来也有自己的发挥空间,原来她的演技是可以被激发的。
许玮甯台剧还不乏全女班底的存在,女性成为主创,成为制片,成为编剧,成为影视作品的灵魂,她们在文艺创作里不再失权,市场反馈居然是人们爱看。
而我们在优秀的时代剧之外,剩下的就是流量堆砌的泡沫。
P 图、配音、注水、武替、文替、脸替 …… 这些她姐都骂过万千百回了。
剧目撤档,水军照发但是看到新剧播出,热搜全是争番位、让妆、删戏份、谁跟谁比赢很大 …… 为一些蝇头小利争得头破血流。
番位之争动不动就是什么耽改 101、姐狗 101…… 确实赚钱了,但是大浪褪去,作品不会留下,历史不会记住。
每每此刻就会再次想起影评人毛尖老师的锐评:国产剧是全中国最封建的地方。
倒不是说唯有女性主义才是政治正确,而是要看见弱者,看见当下,把影视作品还给底层人民。讲述失语者的故事,这才是文艺创作生态的意义所在。
监制 - 她姐
作者 - 黄瓜酸啤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